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正在扼杀它——这是他们的工作但他们能帮我们保住我们的吗?
到目前为止,印度央行是赢家。每次我们看到新的通胀数据或就业数据,整个国家都屏住呼吸,松了一口气。事情对很多人来说都有点艰难,对一些人来说更是如此。但是通货膨胀,我们的头号公敌,正在逐渐消失,我们中有工作的人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可能还没有为自己欢呼,但它会谨慎地松一口气,因为事情(大部分)是按计划进行的。然而,随着银行越来越接近终点线,平衡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央行一直专注于抑制通胀,这也是事实。但劳动力市场正在走弱,有一种风险是,在我们走得太远之前,我们不会感受到或看到维持利率不变对就业的全面影响。
什么是“太远”?嗯,这很难说,因为没有确切的数字来指导我们可以接受多少失业。此外,在我们将通胀牢牢锁定在2%至3%的目标区间之前,强劲的就业市场也是一个迹象,表明经济可能过于努力,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通胀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正如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劳动经济学家之一杰夫?博兰德(Jeff Borland)所指出的那样,尽管最近的数据表明,澳大利亚央行迄今取得了成功,但如果我们想要避免一轮大规模裁员,央行的思维可能需要很快出现一个转折点。
在截至8月份的一年中,日本央行关注的潜在通胀率(不包括价格变动特别大的项目)降至3.4%。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体生产了多少商品和服务的指标)虽然缓慢前进,但仍在增长。8月份4.1%的失业率表明,我们成功地保住了劳动力市场的大部分增长。
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相比,澳大利亚似乎是一个“金发国家”。部分原因在于澳大利亚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能力(我们是拥有可变利率贷款的抵押贷款持有者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人们几乎可以立即感受到利率的变化),澳大利亚央行在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方面没有那么积极。
尽管美联储(fed)从2022年起将利率上调了5.3个百分点,达到峰值,但澳大利亚的利率仅上升了4.3%(也低于加拿大和英国)。尽管如此,自首次加息以来,澳大利亚通胀率的上升并没有偏离其他国家太远。事实上,自首次加息以来,通胀率上升了2.7个百分点,远低于英国的水平。英国的通胀率较首次加息时飙升了4.8个百分点。
各国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幅度也相当均匀。从峰值开始,澳大利亚的通胀率每季度下降约0.7个百分点,与加拿大相同,仅略低于美国的0.8个百分点。拥有高通胀峰值的英国,降幅最快,每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
澳大利亚的做法也限制了对就业市场的损害。自首次加息以来,加拿大的失业率上升了1.6个百分点,美国上升了0.8个百分点,而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升幅仅为0.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自失业率开始上升以来,澳大利亚的劳动参与率上升了0.7个百分点,是其他国家中最高的。参与率是指适龄工作人口(16岁以上)中有工作(全职或兼职)或正在积极找工作(我们称所有这些人为“劳动力”)在更广泛的适龄工作人口中的比例。
所有这一切,加上高通胀,向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发出信号,澳大利亚经济仍在“滚烫”,正如储备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萨拉?亨特所说。
我们倾向于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不是目前的水平。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看到最近一个季度(以及上一个季度和上一个季度)GDP增长0.2%等疲弱数据时,我们听到了衰退的警钟在敲响:通常定义为连续两个季度增长下降。
那么,为什么银行不急于放松利率呢?
只要就业还在增长,失业率只是小幅上升,欧洲央行就不会像许多批评者那样,生活在经济随时可能陷入衰退的恐惧之中。
虽然国内生产总值和家庭消费的变化非常微弱,但它们的水平仍然很高——特别是与我们经济中的生产能力相比。
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大多数想找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市场)意味着企业对工人的需求仍然很大。为什么?因为对他们的商品或服务有强烈的需求,他们需要人们帮助生产或提供这些产品。例如,今年8月,澳大利亚经济增加了47000多个就业岗位。
但也有一些迹象表明,劳动力市场比新闻标题可能告诉我们的要弱。
一些额外的工作和额外的工作时间是移民和人口大量增加的结果。今年8月,我们的人口增加了5万人,但这种增长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尤其是在政府对国际学生设置上限的情况下。
工作时间增加的主要领域还包括教育、医疗和社会救助等行业。正如博兰德所指出的那样,近几个月约40%的加班发生在这些主要由政府资助的行业——同样,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我们还知道,企业可能会囤积工人(当经济开始放缓时,企业往往会一直留住工人,直到最后一刻,因为重新雇佣他们可能会很痛苦),利率需要12到18个月的时间才能对经济产生影响,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还没有看到加息的全部影响。
在基础通胀率稳定在目标区间内、GDP转为负值或就业市场更加明显恶化之前,澳大利亚央行不会急于改变其控制通胀的倾向。
但我们知道,失业会给受影响的人带来改变生活的长期后果。对于央行来说,要让澳大利亚继续走在“狭窄的道路”上,并继续扼杀它(它的工作,而不是经济),它可能需要开始将重点转向让我们所有人都保住工作。
发布于:2025-04-1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