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称,水电大坝威胁湄公河重要的供应链

博主:qwe123qwe123 03-24 13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一份新报告中称,湄公河下游流域水电大坝的快速发展可能会破坏重要的区域供应链,并威胁到数十亿美元产业的生存能力。

  虽然人们对湄公河及其支流大坝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关注很多,但昨天发布的这份报告强调了对五个行业可能产生的间接负面影响:能源生产、渔业和水产养殖、大米生产、采砂、纺织和电子产品。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对一些湄公河下游国家的说法进行了反驳,这些国家认为水电是无法估量的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报告援引了一项估计,即大坝可以产生高达33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它声称,“这些论点都是基于对能源部门的所谓好处,很少考虑或理解对其他经济部门的影响。”

  近年来,湄公河下游进行了密集的水电开发。在老挝,目前在湄公河干流上有两座水坝,另有七座正在建设中,而柬埔寨则计划(目前搁置)再建两座。在湄公河的各个支流上,还有更多计划中的和现有的水坝。根据一项评估,到2030年,湄公河下游及其支流可能会有130多座水坝。

  报告指出,其结果是,东南亚大陆的大动脉“不再是一条自由流动的河流”,这一事实具有一定的影响。湄公河及其支流上的水坝阻塞了鱼类洄游通道,困住了富含营养的沉积物,导致了湄公河三角洲的侵蚀、水位下降和盐水入侵。

  然而,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的那样,官方对水电相关风险的考虑通常仍然局限于直接的、地理上集中的影响——比如洪水和当地社区的流离失所——而不是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累积影响。

  “因此,”报告指出,“水电作为一种低碳能源对减缓气候变化的好处往往被严重高估,而代价是水电带来的长期系统性风险——不仅是在环境外部性方面,而且对能源部门以外的社会和经济部门也有更广泛的影响。”

  湄公河下游国家——越南、柬埔寨、老挝和泰国——除了影响着5000多万人的粮食安全,支持着不同寻常的生物多样性之外,“所有国家都从这条河流中获得了经济利益,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供应链为国内和全球市场做出了贡献。”这些影响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风险,如家庭收入下降、粮食短缺、农村劳动力迁移和工业监管收紧,所有这些都可能产生长期的连锁经济影响。

  总的来说,四个国家的影响不同,这反映了“各国在工业资源依赖程度和供应链行业相对成熟度方面的差异”。

  报告发现,越南和柬埔寨的供应链“面临的水电风险最高,因为供应链高度暴露于水电威胁,如泥沙流失和河流破碎,加上这些部门的脆弱性相对较高。”

  报告称,对越南来说,水电开发对农业、纺织、电子和发电行业构成了长期风险,这些行业大多集中在湄公河三角洲。在柬埔寨,风险集中在渔业和水产养殖部门,因为“洞里萨湖渔业的脆弱性对生计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该报告强调了最近的研究,估计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将面临高达2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湄公河渔业可能下降30%至40%。到2030年,仅柬埔寨洞里萨湖的产量损失就将减少40- 57%。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现,老挝和泰国的供应链总体上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然而,老挝的发电部门面临着相对较高的风险,该部门严重依赖水电大坝,因此容易受到干旱和低水位的影响。由于“这种依赖所带来的金融和市场风险”,这带来了额外的风险。

  多年来,湄公河下游各国政府对大坝建设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警告不屑一顾,世界自然基金会希望他们能够认识到,湄公河的健康与该地区整体经济的健康和繁荣密切相关,尽管这是间接的。毕竟,对环境有害的东西迟早也会对底线有害。

The End

发布于:2025-03-24,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爱空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