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致命的湿热可能会影响数十亿人,远至美国中西部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9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周一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气温上升,本世纪内,数十亿人可能难以在致命的湿热时期生存,尤其是在从德里到上海等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城市。
报告的作者说,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高温和潮湿的潜在致命组合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包括美国中西部等地区。“这非常令人不安,”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的马修·休伯告诉路透社。“这会让很多人接受紧急医疗护理。”
这项研究建立在休伯、乔治梅森大学气候学家丹尼尔·韦塞利奥和其他科学家过去的研究基础上,他们研究了在没有遮阳或空调等技术帮助的情况下,热量和湿度结合起来将人体推向极限的情况。研究发现,如果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2摄氏度(3.6华氏度),每年约有7.5亿人可能会经历一周可能致命的湿热。
根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论文,如果气温上升3摄氏度(5.4华氏度),超过15亿人将面临这样的威胁。根据《2022年联合国排放差距报告》,按照目前的政策,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8摄氏度(5华氏度)。
虽然印度、巴基斯坦和海湾地区近年来已经短暂接触过危险的湿热,但研究发现,如果世界继续升温,从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到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等主要城市都将受到湿热的影响。韦切利奥说:“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地方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他特别指出,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风险正在上升。
在升温4摄氏度的情况下,也门的荷台达每年将有大约300天可能无法生存的湿热天气。湿球温度的阈值
为了追踪这种湿热,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湿球温度”的测量方法。这是通过用浸水的布覆盖温度计来实现的。水从布料上蒸发的过程反映了人体如何通过汗水降温。在2010年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Huber提出,35摄氏度(95华氏度)的湿球温度持续6小时或更长时间可能是人体的保守极限。
除此之外,如果找不到降温的方法,人们很可能会死于热应激。十年后,由韦塞利奥共同领导的一组美国科学家对胡贝尔的理论进行了测试,他们将年轻健康的成年人放在湿球温度较高的环境室中。
他们发现极限在30摄氏度(86华氏度)到31摄氏度(88华氏度)之间更低。Huber和Vecellio在周一的研究中联合起来,将这一下限应用于未来各种气候变暖情景下的世界,范围在1.5摄氏度到4摄氏度之间(2.7华氏度到7.2华氏度)。
“这将是未来研究的关键基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大气科学家简·鲍德温说,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说:“不幸的是,与35摄氏度的限制相比,这一前景有些黯淡。”
周一的研究增加了人们对危险湿球温度的担忧。上个月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另一项研究,将韦塞利奥的阈值与气象站数据和气候模型结合起来,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使是在温和的全球变暖下,危险湿热的地理范围和频率也会迅速增加。
发布于:2025-02-0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