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析各种悬架形式的优缺点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4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前言
在我们看车买车的过程中经常会在车辆的简介表中见到诸如麦弗逊式,双叉臂式,多连杆式,双连杆式,四连杆式,扭力梁式,拖拽臂式等多种前后悬挂系统。
这些专业名词,是选择汽车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椐,它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安全性是汽车关键的部件之一。
简单的来说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与车架连接部分组成的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驾驶与乘坐的感觉,因为使用不同的悬挂系统,会使驾驶者与乘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都有不同的感受。
而现在大多数厂家在自己的车型上无论装配什么样的悬挂系统,都通通宣传自己的操控性如何好,乘坐如何舒适,这种宣传也在某种程度使驾驶者产生了误区,出现一些因车辆失控造成的车祸。一般说来汽车的悬挂系统分为二种即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由于人们对车子操控性与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非独立悬挂系统已渐渐淘汰。
好比身体的“骨骼”,悬挂将底盘和车轮弹性连接,功能就是缓冲汽车在不平整路面行驶时车轮传给车身的冲击和振动,此外,它还能使轮胎与路面随时贴合,使车轮保持适当的角度,从而使汽车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及转向性能可以充分实现。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行车稳定性都靠它来实现,正是它,决定了汽车的驾驶风格。
悬挂经过漫长的“进化史”,到现在,主要分为两大类,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作为更高一级的悬挂系统,独立悬挂又根据技术的发展衍生出麦弗逊、双叉多连杆,多连杆等多种形式。
麦弗逊式独立悬挂:
一般都用于轿车的前轮,它可算是悬挂中最为出名的一种了,大到宝马M3、保时捷911,小到奇瑞QQ前悬都用到这种悬挂。麦弗逊式悬挂是因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车型(ff)的出现而诞生的,ff车型前悬由于增加了发动机以及相应不见,前悬空间大幅压缩,为了适应这种车型需要,一位名叫麦弗逊的人发明了这种悬挂系统。
麦弗逊悬挂通常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支柱式减震器和A字型托臂。减震器支柱是因为它除了减震还有支撑整个车身的作用,它的结构很紧凑,把减震器和减震弹簧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可以上下运动的滑柱;下托臂通常是A字型的设计,用于给车轮提供部分横向支撑力,以及承受全部的前后方向应力。所以麦弗逊的一个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结构简单,结构简单能带来两个直接好处那就是:悬挂重量轻和占用空间小。而且由于具有优良的操控性能,因此被广泛使用,而且经久不衰。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操控性能好。
主要缺点:稳定性差、抗侧倾和制动点头能力弱。
代表车型:绝大多数车型前悬都采用该悬挂系统。
拖曳臂式悬挂: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些悬挂名称,纵臂扭转梁独立悬挂、纵臂扭转梁非独立悬挂、H型纵向摆臂悬挂等等,其实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同一种悬挂结构——拖曳臂式悬挂,只是调教稍有不同。
拖曳臂悬挂从悬挂结构来看属于不折不扣的非独立悬挂,因为左右纵向摇臂被一根粗大的扭转梁焊接在一起,但是从悬挂性能来看,这种悬挂实现的是具有更高稳定性的全拖式独立悬挂的性能,所以,大多数时候被称为半独立悬挂。
拖曳臂式悬架是专为后轮而设计的悬架结构,它的构成非常简单——以上下摆动式拖臂实现车轮与车身或车架的硬性连接,并且通过横梁或支架连接两车轮,然后以液压减震器和螺旋弹簧充当软性连接,起到吸震和支撑车身的作用。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实用、占用空间最小、制造成本低
主要缺点:承载性能差、抗侧倾能力较弱、减震性能差、舒适性有限
代表车型:东风标致307、比亚迪F3、一汽丰田卡罗拉、上海大众桑塔纳
多连杆独立悬挂:
这是一款典型的以追求舒适性和稳定性为目的的悬挂系统。独立悬架中多采用螺旋弹簧,因而对于侧向力,垂直力以及纵向力需加设导向装置即采用杆件来承受和传递这些力,即多连杆结构形式应运而生。
多连杆悬挂能实现主销后倾角的最佳位置,大幅度减少来自路面的前后方向力,从而改善加速和制动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同时也保证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通过对连接运动点的约束角度设计使得悬挂在压缩时能主动调整车轮定位,能完全针对车型做匹配和调校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轮胎抓地力从而提高整车的操控极限。
多连杆悬挂结构相对复杂,材料成本、研发实验成本以及制造成本远高于其它类型的的悬挂、而且其占用空间大,中小型车出于成本和空间考虑极少使用这种悬挂。但多连杆式悬挂舒适性能是所有悬挂中最好的,操控性能也是上述两种悬挂系统难以匹敌的,高档轿车由于空间充裕、且注重舒适性能和操控稳定性,所以大多使用多连杆悬挂,可以说多连杆悬挂是高档轿车的绝佳搭档,如本田雅阁、丰田皇冠、丰田锐志、马6等车型都采用此悬挂。
然而随着A级车市场的竞争激化,许多A级车不但在空间上越来越向B级车靠拢,在悬挂结构上也开始采用这种中高档轿车才有的多连杆独立悬挂系统,比较典型的有奇瑞A5、速腾、明锐等。
主要优点:舒适性能极佳、操控稳定性能优越
主要缺点:结构复杂、研发生产成本高、占用空间大
代表车型:奇瑞A5、速腾、明锐
a几年前,后悬架结构的发展历程完全呈现在汽车等级的变化上,A级车采用非独立悬架,B级车则是非独立与独立悬架共存的区间,而更高级别的车就是独立悬架的天下。而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多连杆独立悬挂系统在A级车上也能看到,尤其是被称为“中国A+家轿”的奇瑞A5,它是8万元以下车型中唯一采用多连杆悬架系统的车型。这是否预示着一场A级车的技术革命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体现了技术和市场的一种进步。
发布于:2024-12-1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