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新技术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4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大轮胎厂商都不遗余力地开发出新产品,一些新技术的运用让看似普通的轮胎在使用和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
PAX系统和RunOnFlat技术
PAX系统(胎唇垂直锚泊系统)由米其林于1998年发明,它由轮胎、特制的轮辋、内置支撑环和压力检测器四个关键部件组成。由于拥有新的胎唇锚泊系统以及长度较短并绷紧的胎壁,PAX轮胎系统大大减小了在行驶中的偏跑现象,尤其在转弯时为驾驶者提供了更佳更快速的反馈信息。在轮胎漏气时,PAX系统不会像普通轮胎那样由于车身重量的压迫造成胎体塌陷甚至损坏轮胎。该系统的两个卡子牢牢地把轮胎固定在轮辋上,同时借助卡在轮辋上的支撑环承担车身重量,能让车胎在缺气状态下保持较长距离的行驶能力。
与PAX系统不同的是,固特异的RunOnFlat(缺气保用)技术采用了强化的胎侧,靠轮胎和压力检测器就能实现PAX系统的功能,在轮胎漏气和气压完全消失之后仍能继续行驶80公里。这一数据少于PAX系统的200公里,但是RunOnFlat的成本要低一些。
“霸力泡”技术
在轮胎的设计中,胎面的刀槽是提供轮胎抓地力的。轮胎的胎面刀槽越多抓地力就越强,但刀槽过多胎面的完整性将受到破坏,会极大地降低轮胎的操控性。固特异专利的“霸力泡”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应运而生的。
“霸力泡”是固特异胎面刀槽泡状互锁技术的音译。通过精密的轮胎模具设计加工,在轮胎的胎面细刀槽中制作出可以互相咬合半球状凸起和凹陷。当轮胎受到压力时,这些凸起和凹陷相互咬合,来保持胎面的一体性,确保操控性不降低。用这项专利设计,就可以在保证胎面刚性(操控性)不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胎面刀槽的数量,从而大幅度提高抓地力。
AQ多能驰技术
轮胎不断使用和磨损,会导致各种性能下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AQ多能驰技术的设计初衷正是为了减少轮胎磨损对性能带来的影响。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胎面的双层结构。当AQ多能驰轮胎磨损50%时,抓地力更强的AQ胎面胶开始出现,能有效抑制轮胎后期性能下降,特别是湿路制动性、湿路操控性、舒适性以及静音性等方面并无太大改变。一般的轮胎在磨损50%的情况下,轮胎性能会大幅下降。而AQ多能驰轮胎在磨损50%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和新轮胎差不多的性能。
添加硅配方
轮胎中加入二氧化硫可以减少滚动阻力,但会牺牲轮胎的湿地抓地力和耐磨性。添加硅配方是一项轮胎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工艺,其核心是在胎面橡胶中添加硅材料。含硅的轮胎在具备优异抓地力的同时,产生较少的能量损失,从而降低滚动阻力和磨耗力,实现比普通轮胎更胜一筹的省油效果,并尽可能地延长轮胎寿命。米其林的Green X技术,横滨的Silica技术,固特异的Eco-Slitm环保硅胶配方都是其中的代表。有研究表明滚动阻力每减少5%,汽车油耗就会降低1%,二氧化碳、硫化物等尾气排放也随之大量减少。在油价不断上涨的今天,省油又环保的技术自然成了市场的主角。
发布于:2024-12-1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