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在铜杆上引连铸机上的应用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5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重要的指标:Y,单位为t/h。
考虑铜杆的比重p及铜杆的直径d,通过简单的比例换算,可以得到另一个比较直观的铜杆生产效率指标,即出铜平均速度V,单位为m/min,它和比重p及铜杆的直径d是一个线形函数,如下所示:
Y=K×p×d×V,
其中K为比例系数,p和d是常数。
出铜平均速度V和铜杆节距L、运行时间Ton和停止时间Toff有关:
V=L/(Ton+Toff),其中Ton和Toff又由加工工艺所决定。
在图4中,运行时间Ton又由升速时间Tr、高速运行时间Tv和降速时间Td组成,即:
Ton=Tr+Tv+Td;
在有限的Ton时间段内,要保证铜杆节距达到L的设计值,就必须使电机速度尽可能的高,而且在相当短的时间段内,尽量缩短升速时间Tr和降速时间Td,使电机在高速段有一定的运行时间,从而保证在Ton时间内的位移达到铜杆节距L的设计值。
根据负载情况和用户选用的减速机的减速比等数据,我们选用了21NM 2000r/min的电机。该电机的电气参数如下:空载电流I=16A,转子惯量为1.29Kgm2×10-3,对应该款电机我们有KT270-50和KT270-
图
4 运行时间
75两个驱动器规格可以选用。考虑到功率元件IPM在PWM脉冲脉冲工作下的可利用系数,一般我们取K2=1.4~1.5,根据算式:
Iipm=×I×K1×K2;(其中K1为电机运行允许的过载倍数);
我们分别取Iipm=50和75,可以很容易地得到1.5和2.2两个结果。
电机转速的动态变化过程,其实就是伺服驱动器最大电流输出的过程,即转矩的变化过程。当电机转速从0迅速上升到额定转速的瞬间,由于转速环的闭环作用,速度误差最大,转速环即输出最大正的转矩值;当电机转速从额定转速迅速下降到0的瞬间,同理,转速环即输出最大负的转矩值[3]。因此,要取得较短的升速时间Tr和降速时间Td,最大输出转矩(过载能力)越大越好。所以,为了保证有较高的动态响应,我们选用了过载倍数较大的KT270-75规格驱动器。
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得到在空载条件下,KT270-75驱动16NM 2000r/min伺服电机的升速时间Tr(0~1000r/min)和降速时间Td(1000~0r/min),分别为35.2ms和20ms。
一般来说,带上负载后的升速时间Tr和降速时间Td和空载条件下的Tr和Td成线形比例关系,比例系数即为负载惯量和电机转子惯量的比值。
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由于高温熔炉的加热方式一般都采用电磁涡流加热,由大电流产生的磁场干扰特别严重,会通过空间辐射影响驱动器,特别是在生产现场,强弱走线不是严格分开,干扰也会通过驱动器的进线接口耦合进入。在所有其它的干扰种类中,辐射和耦合这两种干扰对驱动器的正常工作影响最大。
KT270系列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由于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大部分的器件都是采用数字电路。所有的模拟信号,如电流、电压等模拟信号在经过简单的滤波处理后,都立刻通过模数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量,直接送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并根据不同的通道和信号采集要求,在DSP中采用各种不同的软件滤波方式滤波,通过数字方式实现原来模拟电路才能完成的功能。
由于软件滤波的灵活性,可以灵活实现低通、高通和陷波等滤波功能,针对外部不同的干扰信号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滤波方式,已达到理想的抗干扰能力。
差动输入具有平衡输入的特点,可以减小共模向串模转换的效率,因此干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会大大降低。KT270系列产品对一些敏感的信号都采用差动输入接口方式:如模拟输入接口、脉冲输入接口、编码器反馈输入接口都能对共模干扰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采用数字方式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周围环境抗干扰能力强,无温漂、零漂等模拟电路所无法克服的缺陷。KT270伺服驱动器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很强,不仅可以在-10℃左右正常通电运行,也可以工作在高温+55℃的环境,因此,完全可以在周围有熔炉的高温环境下工作。还由于控制参数已经是数字量化了的,所以可以保证控制性能不会受温度的影响有任何的改变。
较高的可靠性
因为使用熔炉,铜杆上引连铸机一般都是处于连续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状态,这样对整体的电气系统在可靠性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KT270由于大量采用了含有较新技术含量、集成度较高的器件或模块,所以元器件少,因而由于元器件质量或焊接质量引起的故障会降低。另外,该系列产品还具有完善的监视功能,如电机的转速、当前位置、位置指令、位置偏差、电机转矩、电机电流、位置指令脉冲频率、转子绝对位置等17个参数,可以方便用户了解驱动器的工作状态。
另外,还有许多保护功能,如驱动器过流、短路、过载、主电路过压/欠压、制动异常、编码器异常、超速和位置超差等,最新的10个报警都会记录在驱动器内,以便于产品的维修及故障分析和判断。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最终采用了PLC位置控制方式,利用伺服驱动系统相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应用于铜杆上引连铸机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布于:2024-12-1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