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日产VQ引擎之技术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5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直以来,在人们南极探险只是有所耳闻,并不了解南极的极限气候以及地貌环境有多么险恶,一般情况下只有经过特殊设计和制造的车辆才能顺利运行在南极大陆,此次的日产奇骏以非改装民用SUV的身份登陆南极大陆可谓是破天荒的事件。2008年12月,令人激动的日产奇骏南极探险之旅正式启动。奇骏能够担此大任因为它具有以下下几个优良特性:1.智能四驱系统轻松应对崎岖路面;2.高离地间隙完全适应南极大陆的鹅卵石戈壁;3.出色的寒地性能保证车辆在南极寒冷的环境中正常运行;4.高强度车身为乘员带来良好的安全性能和车辆稳定性能。
而在这背后,是日产在“技术”上深厚积累,事实上,每每谈到日产,很多人会第一时间将它和“技术”二字联想到一块,对汽车行业稍微了解一些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日本三强中,日产属于技术领先派。而谈到技术,人们又开始联想起许多日产的经典产品,例如:Skyline GTR搭载的RB系列引擎、GTR R35搭载的VR38DETT引擎等等,但在日产引擎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VQ系列引擎。VQ系列引擎从1994年诞生至今的16年当中共获得了14次沃德汽车世界全球十佳引擎称号,虽然VQ引擎在生命周期中也经历了多次的进化,但总体上看,VQ引擎自诞生那天起在结构上就已经领先于竞争对手。
VQ可拆分为“V”和“Q”,分别代表“Vigorous”(澎湃动力)和“Quiet”(安静),这也正是VQ引擎的特别之处。需要说明一点,VQ系列引擎均为V6结构,包括早期的2.0升VQ20引擎也是如此。相比普通的V6引擎,VQ的升功率更为强劲,换而言之VQ引擎的燃效在V6引擎领域是出类拔萃的;其次,凭借V6先天性的优良构造以及日产独到的引擎技术,VQ引擎在引擎噪音方面控制的比其他引擎更加到位。在运行过程中,VQ引擎始终表现出“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所以VQ引擎的应用也颇为广泛,凭借V的特性,我们在赛车和跑车领域能够看到VQ引擎的身影;而凭借Q的特性我们也能在日产的一些高端轿车上领略到VQ引擎的风采。
国内的消费者真正对VQ引擎真正开始关注的时候是2004年,东风日产正式引进日产天籁轿车,次年便获得了年度车型称号。在国内中级车领域,天籁也成为最早能和本田雅阁一争高下的日系轿车。2007年,丰田凯美瑞的加入让日本三强在这一领域的竞争进一步白热化,东风日产也顺势推出了全新的天籁公爵!在新天籁的阵营中,VQ引擎继续成为该车系的最大卖点之一。这是日产公司改良后的第四代VQ引擎,它具有两个更杰出的特点:第一,动力更加澎湃;日产对它们经过了重新的调校,将引擎转速红区拉伸到6500转每分,极限转速达到了8000转每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将引擎的动力进一步榨取干净;第二,日产在上一代VQ引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进气和排气系统,使得新天籁上的VQ引擎具有更好的燃效、更低的油耗及污染物排放。
日产新天籁公爵旗舰车型搭载的VQ35DE引擎从2002年-2006年的五年间一直占据了沃德汽车世界全球十佳引擎的席位,而日产也将其配备到旗下更为高端的车型,例如:英菲尼迪FX35、EX35、G35、M35以及日产风雅和Skyline。纵观VQ系列引擎的历史,VQ35DE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具引擎,被装配到新天籁公爵车型后,加之日产专利的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以及最新一代X-Tronic CVT无级变速器的支持,在动力总成技术方面,新天籁公爵可谓在在全球中级轿车领域鲜有敌手。
当你驾驶着新天籁公爵轿车漫步在空气清新的乡村小道,VQ35DE引擎近乎零分贝的噪音会让你产生自己在驾驶一辆电力汽车的错觉;而在高速路段上随心所欲的超车能让你体会到VQ引擎深藏不露的强劲动力。搭载VQ35DE引擎的日产轿车有时像一个芭蕾舞者,优雅、平静、丝般顺滑;有时它又像一头猛兽,暴躁、迅猛、毫不妥协!
发布于:2024-12-09,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